聚焦高效課堂,落實“雙減”政策——宜黃縣開展2021年全縣數學課堂質效競賽活動
來源:
鳳岡二小
日期:2021-11-25 15:07:50
點擊:4609
屬于:教育資訊
為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,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,落實“雙減”政策,打造優質高效課堂,提高青年教師解讀文本、駕馭課堂、調控學情的能力,促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,秉承“以賽促教”的理念,宜黃縣教育體育事業服務中心教研室于2021年11月15—19日在宜黃縣第三小學舉行了為期五天的數學課堂質效競賽活動。
來自全縣各小學28位數學青年教師參加了本次競賽。在競賽中,青年教師們以飽滿的教學熱情,輕松自如的教態,生動有趣的教學,巧妙的教學設計,精心制作的教學課件,讓教學比武課堂異彩紛呈,充分展現青年教師們獨特的風采和較高的教學素養。
讓我們一睹選手們的風采吧!
邱露琪 宜黃縣實驗小學 ,從事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工作,中小學二級教師,撫州市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。獲得“校優秀教師”、“宜黃縣巾幗建功標兵”、“市教壇新秀”等榮譽稱號。工作期間積極參與各類技能比賽并獲獎。
邱老師執教的《觀察物體》,整堂課活動層次清晰,讓學生經歷體驗到想象再到判斷的過程。從本位觀察開始,緊接著組內有序換位觀察,再通過拍照將實物變成平面圖,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。抓住重點——兩個側面,引導學生從細節觀察,發現不同,刺激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,掌握觀察兩個側面的方法。隨后通過鞏固練習滲透做題方法。在教學例2時,教師先示范指導觀察立體圖形的方法,再放手讓學生動手實踐,自主探究。讓學生在活動場景中體驗觀察的變化,認識到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,也可能是相同的。整個課堂高效且充滿了生命力。
袁志濤 宜黃縣水北新區小學 ,校教研處主任,中小學二級教師。從教六年,曾多次獲市優秀團員,縣優秀教師,校優秀班主任等榮譽。教學中,注重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,勤學業務,苦練技能,深受孩子的喜愛。
袁老師的《數字編碼》中,課前利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和學生進行交流,營造出幽默和諧的課堂氣氛。通過學生收到一封匿名來信,激發學習興趣,引出數字編碼的含義。緊接著,創設學生較為喜歡的小偵探情境,利用對郵政編碼和身份證號碼的了解進行案件偵破。在自主編碼的過程中,利用學生熟知的學號和宜黃特色美食“紅薯粉餃子”進行自主編碼,再次加深對編碼特性的體會,拓寬學生思維的含量,培養學生創新意識。最后,學生對身邊熟悉的編碼進行賞析,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“數學來源于生活,又服務于生活”,凸顯數學學習的應用價值。
劉鑫 宜黃縣水北新區小學,中小學二級教師。從教五年,曾獲得校優秀教師、校優秀班主任、縣優秀少先隊輔導員、縣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。教學中,善于學習,善于吸收,尊重學生,構建了和諧的師生關系。
興趣是最好的老師,劉老師的《條形統計圖中》中,通過還原魔方,讓學生整理魔方復原時間,并自主設計條形統計圖,學生設計完成后通過展示和對比,學生一步步說出一幅條形統計圖該有的內容。這個環節,通過讓學生畫,讓學生說的方式,由學生自主歸納與總結出條形統計圖的畫法,內容,及特點。真正做到了將課堂還給學生,突破了教學重難點。
張美樂 宜黃縣第三小學,中小學二級教師。從數以來積極參加各類教研活動,曾獲縣優質課一等獲,教學技能比賽一等獎、“縣優秀教師”“校骨干教師”等榮譽稱號,教學中,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。
張老師執教的《數字編碼》中,課前通過報數游戲讓學生體會數字不僅可以表示數量和順序,而且還可以用來編碼,引出課題。接下來以身份證編碼為例,引導學生通過身份證號碼這個載體,讓學生理解身份證含義的同時,使學生在觀察、比較、猜測、辨析中領悟編碼思想,體會編碼的規范性、唯一性以及簡潔性。再讓學生動手嘗試編學號,在解決實際問題中,逐步體會數字編碼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,增強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。
吳亞萍 宜黃縣實驗小學 ,中小學二級教師,從教以來積極參加各類教研活動,先后在校講授同課異構研討課,送教下鄉示范課,多次獲得校優秀教師榮譽稱號,積極參加各類教師技能競賽并獲獎,教學中虛心求教,深研教材,勇于教改。
吳老師執教的《圓的面積》整節課中,轉化思想舞動探索之欲,極限思想舞動思考之趣。通過給學生一定的方向指示,讓學生經歷“無從下手”“似有所知”“恍然大悟”這一知識的形成過程,體會“化曲為直”“化圓為方”“化未知為已知”的轉化思想。讓學生經歷初步感知-大膽猜想-細心求證-總結歸納這一必經的探究之路,從而建立數學模型,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,能力得到發展!
邱夢玲 宜黃縣水北新區小學 ,中小學二級教師,從教后多次獲得校優秀老師,校優秀班主任,校師德標兵等榮譽。在教學中勇于開拓創新,刻苦鉆研,愛崗敬業。
邱老師執教的《觀察物體》中,課前讓學生通過欣賞老師的四張不同拍攝角度的照片,引導學生理解觀察物體也要多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。激發學生觀察物體的興趣,組織學生親自坐在小熊貓的四個不同位置,實踐觀察熊貓的樣子。得出“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,看到的形狀不同。”緊接著教師創設生動的“變魔術”的情景,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。本節課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課堂氛圍,激發了學生的觀察興趣,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數學的獨特魅力,真正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。
賽后,選手老師們向評委們虛心請教,此次評委有縣教育體育事業服務中心正股級干部彭克中、曾勝萍、現代教育技術及裝備部負責人李敏、體育綜合服務站負責人鄧勝慧、教研員曾文斌、盧青香。恩師掬取天池水,灑向人間育新苗。幾位評委老師對參賽老師們進行了細致的點評,從課堂結構、教材教法、教學重點、難點突破、板書設計、課堂語言等方面都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。
為期五天的比賽,在評委組們公平、公正的評比下,誕生了此次活動的一等獎12名,二等獎16名。祝賀所有的選手們!人生就像通往理想的階梯,每一步,都會留下成長的腳印。
本次數學課堂質效競賽活動,不僅為我縣青年教師搭建了一個共同成長、共同進步的平臺,還錘煉了青年教師的教學基本功、提升了青年教師的專業素養,為全面落實“雙減”政策下的提質減負奠定了堅實基礎。相信通過這次活動,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大家定能海納百川、博采眾長,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。